我很喜歡新年
中國人有兩個新年真好
新年代表新希望
希望是人生幸福最重要的關鍵
因為就像日劇中常說的台詞
"看得到未來"
你看得到你一年後, 三年後, 五年後的樣子嗎?
如果你看不到或想像不出來
建議你現在開始為自己描繪一個
你會發現自己照著自己的想像前進了
最近電視上最紅的人應該算是"算命師"了吧
某位"瀟湘居士"說人一生命格七分是注定的
"如果你爸媽是狼狗, 生的兒子也是小狼狗
父母是土狗, 生的也是土狗"
這話不通
阿扁的爸媽不就是一介農民
難不成階級可以世襲 應該世襲?
又有說意思是你父母在製造你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你的命格
這話也瞎
就算同一時區好了同一時間出生或"製造"的嬰兒少說也上百個
誰都能夠當總統我就不姓何
又有說有分什麼姓名(姓名還分各種算法), 生地南北的, 甚至還要配合父母之命等等云云
這說法太硬轉
如果硬要這樣細分下去, 是否就表示
算命根本參考用?
那不就回歸原本的口水戰
其實算命有幾成的參考價值
三成, 五成, 還是七成?
只能給他"牽托"兩個字
(過去)台灣人死忠支持阿扁
就在於他打破了階級
至於他後來的作為是否讓人失望先不提
起碼他本人本身
是一個徹底打破階級
既非權貴子弟
也非富豪家庭
只憑己力, 苦學奮鬥出身的典範
這一點的成就
相信就可以讓很多人
受到很大的鼓舞
事在人為
什麼都不能限制自己
只有人的"想像"可以限制自己
所以
祝大家2008 好的開鼠
就從給自己一個未來藍圖開始!
2008年2月8日
網路界的新梁山泊
這篇文章我用了一個新筆名叫"立口樂"
我很喜歡用一些輕鬆的筆名, 像是烘焙姬,
或許這就是現代作家和前輩作家的風格之不同吧
而我算是前輩的年紀, 現代的調性吧. 哈!
網路界的新梁山泊
副標:從PayPal幫看矽谷人脈
前言:
網路創業似乎是21世紀最容易爆發的好生意,而每個成功的團隊,關鍵字都是「人」,「人脈」才是矽谷之所以為矽谷,無可取代的條件。從線上金流網站PayPal衍生出去的人脈,幾乎可以構成21世紀的網路名人堂。
內文:
網路創投可說是21世紀獲利最快的行業。加州矽谷這批網路金童,到底都是些什麼背景,如果你有技術和創意,要如何找錢?如果你有錢,要怎麼找人?怎麼把一些看似可行卻人人都想得到的idea變成獲利千倍的吸金器?如果你有幸和網路創投家Peter Thiel吃一頓早餐,下一個暴發的可能就是你。
其實,每個網站創立之初,都是一些怪點子,經過無數次的修正才讓創意成熟。因此每個成功的團隊,關鍵字都是「人」,「人脈」才是矽谷之所以為矽谷,無可取代的條件。
網路投資創業絶對是門好生意
從線上金流網站PayPal衍生出去的人脈,幾乎可以構成21世紀的網路名人堂。
《Fortune》(財星)雜誌曾為文介紹PayPal的創辦人和「PayPal幫」,這批人或是待過eBay、PayPal、或PayPal併購企業,有趣的是他們不但沒有門戶之見,還互相結盟、投資形成類似同學會的組織,被財星雜誌形容為「PayPal Mafia」(PayPal黑手黨),這群人有一些共同的特性:聰明才智不在話下,並且都是精於數字的工作狂。
九年前,創投家Peter Thiel和Max Levchin,就在一個早餐後孕育成立了PayPal──2003年以15億美元售給eBay,如今是全球最大的線上金流公司。Thiel何許人也?1967年生的Thiel現今主持舊金山創投公司Clarium Capital,手下有30億美金可供操作,對網路的敏感度可用「點石成金」來形容。
德裔美國人的Thiel在史丹福大學的主修不是商學或財金,而是跌破眾人眼鏡的「二十世紀哲學」,他還創辦了一份自由主義報刊《Stanford Review》。這位資深的網路創投家,最知名的成績是投資社交網站Facebook,2004年底以50萬美元投資創立的Facebook,在微軟於2007年十月砸下2.4億美元取得1.6%的股份加廣告銷售權利金之後,如今市場價值已經飆高到150億美元(約近5000億台幣),將近一個鴻海集團──而Thiel本身持有的股票價值十億美金。此外Thiel還創投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網站,如在地美食生活介紹評論平台的Yelp.com,雖然不似Facebook那麼風光,但也相當有潛力,只要在上面被評論為佳的餐廳、美容院、酒吧,幾乎就保證暴紅,充分利用user generation的情報力量,讓Yelp成為最受歡迎的參考網站。
至於PayPal另一位創辦人兼CTO,Max Levchin,則不折不扣是位網路金童。現年32歲的他出自一個重視教育的烏克蘭猶太移民家庭,在PayPal成功之後,他的機械工程師母親還念念不忘遺憾Max「沒有拿到一個博士學位」。Levchin在反猶太的環境中長成,在16歲時全家移民芝加哥,移民的壓力,也養成他凡事好強、辛勤工作的個性。在史丹福的某日,Levchin無意中拿到一張Thiel演講的傳單,這場演講可說改變了他的一生,因為去聽演講的他是台下僅有的七位聽眾之一。在演講後據說Levchin將Thiel從一位喋喋不休的聽眾旁解救出來,於是這兩人相約第二天上午一起用早餐,就在餐敘中Levchin跟Thiel分享他的創業想法,之後,Thiel辭去他當時hedge fund(避險基金)的工作,全力投入PayPal,Levchin創業時才23歲。
線上付費機制如PayPal能成功,主要的關鍵在於「安全性」。2000年剛成立的初期,只是作Palm Pilot上的金流機制,但在Thiel更大的眼界下,才踏入線上金流的疆界。它容許客戶用17種貨幣自由交易,收、發貨幣都透過PayPal,可以確保網路交易更為安全。使用者必須先存入一次性費用5美元,而只要用eBay帳號密碼,加上一組安全密碼,就可以結合PayPal使用。
eBay曾經想建立自己的金流機制Billpoint來取代PayPal,但是樣樣都差了一點,使用機制常出錯,獲利也不佳。這時候eBay意識到PayPal的交易量已經遠高於Billpoint,因此乾脆在2002年十月以15億美元將它買下來。有了eBay的加持,PayPaly年成長率30%以上,在2006年Q4的金流交易量就高達110億美元。
Levchin也創辦了另一個線上照片分享網站Slide,他似乎更為投入這個站,這個網站的聲名和規模不如PayPal響亮,但是到2006年仍舊集資了2000萬美元。在網路上,先來後到是重要的倫理觀念,只要你有健全的管理機制,友善的使用方法,繼起的跟隨者就幾乎無法望其項背。PayPal是開拓者,因此很難取代,但是Slide這個相片分享網站則需要和更多的先進者競爭:Flickr,Photobucket,SnapFish、Shutterfly,它所有的只是一個slide show(幻燈片放映機制),和更清爽的介面,以及更多的widget(互動小程式,可以下載安裝在個人電腦的桌面上),而用戶也可以決定是否在他們的照片秀上嵌入一些小廣告,可以說,成功與失敗只有一線之隔。
PayPal,網路創業家的搖籃
除了以上兩位superstar之外,其他人又有什麼作為?光是從列出的族譜,就占了知名網站一半的天空。以16.5億美金賣給Google,全球第一大的線上影音交流平台YouTube的創辦人Steve Chen(陳士駿)和Chad Hurley,是最知名的早期PayPal校友,而YouTube的創立資金就是來自Sequoia Capital,也是由校友Roelof Botha所主持。
Yelp的兩位創辦人,29歲的Jeremy Stoppelman和28歲的Russel Simens,是PayPal校友(Yelp的點子,就是在Levchin一百萬美元的創業投資下成型。2005年獲創投1500,萬美元,打下更穩固的規模基礎,廣告和贊助價碼為200到2000美元每月。)
另外,許多校友也交叉投資了不少網站,如創立了Solar City、Spacex、Tesla Motors、社交網站LinkedIn的Reid Hoffman就投資了Digg、Flickr、Mozilla、Technorati,創立Geni、Room 9 Entertainment(獨立製片公司)的David Sacks曾是PayPal前COO,其他還有許許多多人成立或投資了我們熟悉或不熟悉的網站。PayPal簡直就是網路界的新梁山泊。
為什麼PayPal可以成為網路創業家的搖籃?當然,矽谷本身就是一個創業家最容易獲得資金和成功的所在,但除此之外,為何PayPal又特別多?關鍵或許就在初期成員的選秀標準上。
PayPal成立之初,兩位創辦人Levchin和Thiel都是各自從他們的母校找人,基本上就是來自史丹福和伊利諾兩個大學。而他們要的人同質性也相當高:要有競爭力,有良好教育,能操多種語言,最好還擅長數理。並且,他們也偏好工作狂,不要花俏的MBA、顧問或大學兄弟會成員(通常是權貴子弟的俱樂部)。簡言之,就是和他們兩位很相似的人。Levchin本身是烏克蘭移民,喜歡打桌球,有位作家父親和物理學家母親,而Thiel則出生於德國,專長財金、統計和操作避險基金,甚至是名西洋棋高手。簡言之,這兩位都是網路技客(Geek),約會時經常吃癟,最大的興趣除了工作就是工作。
有趣的是,這樣的團體似乎不太歡迎女性,曾經有位高階女工程師應徵,桌球打的不好,Levchin雖然視為是欠缺競爭力的表現還是勉為其難地錄用,然而這位女工程師只生存了六個月就離職。
Google雖然也是菁英集團,但PayPal和Google的區別就是,根據某位PayPal高階主管形容,「Google只要Ph.D.,而PayPal要的是念了Ph.D.後放棄的人。」
總之,拜自由主義者Thiel之賜,PayPal文化就是反主流。Thiel本人捐了3500萬給一個研究如何延長人類壽命的機構,也是某人工智慧協會的董事會成員。他所有的管理內容都公開可查,不按牌理出牌就是他的風格。
非常講求理性和邏輯,會議中不能用「經驗」來陳述,任何新點子都可以有公平的競爭機會,非常要求工作的投入,都是PayPal文化的特色。但這也讓PayPal之後融合進來的成員有些不適應。2000年PayPal併購網路銀行X.com,創辦人Elon Musk也隨之成為PayPal人,但只不過提出捨棄Unix,改用微軟平台,就讓他成為眾矢之的。隨即在工作數年後第一次度假,Musk還在旅途中就接到解聘的消息。當然這不影響Must本身的成就,28歲就將創業作Zip2以3億700萬美元賣給AltaVista,他本身是相當成功的網路創投家。只是再次說明PayPal黑白分明、反主流的企業文化。
但無論如何,對所有曾經是PayPal校友的人而言,親身親眼見到PayPal將每個idea全力以赴地執行、變成真正的流程,卻是哈佛學不到,萬金買不到,新創事業最好的學習基地。人脈、能力、旺盛的企圖心,加上百分百投入,踏實地的Geek精神,就是新網路時代,網路創業家的必備條件。
(本文刊登於《Intelligent Times》雜誌2008年1月號)
我很喜歡用一些輕鬆的筆名, 像是烘焙姬,
或許這就是現代作家和前輩作家的風格之不同吧
而我算是前輩的年紀, 現代的調性吧. 哈!
網路界的新梁山泊
副標:從PayPal幫看矽谷人脈
前言:
網路創業似乎是21世紀最容易爆發的好生意,而每個成功的團隊,關鍵字都是「人」,「人脈」才是矽谷之所以為矽谷,無可取代的條件。從線上金流網站PayPal衍生出去的人脈,幾乎可以構成21世紀的網路名人堂。
內文:
網路創投可說是21世紀獲利最快的行業。加州矽谷這批網路金童,到底都是些什麼背景,如果你有技術和創意,要如何找錢?如果你有錢,要怎麼找人?怎麼把一些看似可行卻人人都想得到的idea變成獲利千倍的吸金器?如果你有幸和網路創投家Peter Thiel吃一頓早餐,下一個暴發的可能就是你。
其實,每個網站創立之初,都是一些怪點子,經過無數次的修正才讓創意成熟。因此每個成功的團隊,關鍵字都是「人」,「人脈」才是矽谷之所以為矽谷,無可取代的條件。
網路投資創業絶對是門好生意
從線上金流網站PayPal衍生出去的人脈,幾乎可以構成21世紀的網路名人堂。
《Fortune》(財星)雜誌曾為文介紹PayPal的創辦人和「PayPal幫」,這批人或是待過eBay、PayPal、或PayPal併購企業,有趣的是他們不但沒有門戶之見,還互相結盟、投資形成類似同學會的組織,被財星雜誌形容為「PayPal Mafia」(PayPal黑手黨),這群人有一些共同的特性:聰明才智不在話下,並且都是精於數字的工作狂。
九年前,創投家Peter Thiel和Max Levchin,就在一個早餐後孕育成立了PayPal──2003年以15億美元售給eBay,如今是全球最大的線上金流公司。Thiel何許人也?1967年生的Thiel現今主持舊金山創投公司Clarium Capital,手下有30億美金可供操作,對網路的敏感度可用「點石成金」來形容。
德裔美國人的Thiel在史丹福大學的主修不是商學或財金,而是跌破眾人眼鏡的「二十世紀哲學」,他還創辦了一份自由主義報刊《Stanford Review》。這位資深的網路創投家,最知名的成績是投資社交網站Facebook,2004年底以50萬美元投資創立的Facebook,在微軟於2007年十月砸下2.4億美元取得1.6%的股份加廣告銷售權利金之後,如今市場價值已經飆高到150億美元(約近5000億台幣),將近一個鴻海集團──而Thiel本身持有的股票價值十億美金。此外Thiel還創投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網站,如在地美食生活介紹評論平台的Yelp.com,雖然不似Facebook那麼風光,但也相當有潛力,只要在上面被評論為佳的餐廳、美容院、酒吧,幾乎就保證暴紅,充分利用user generation的情報力量,讓Yelp成為最受歡迎的參考網站。
至於PayPal另一位創辦人兼CTO,Max Levchin,則不折不扣是位網路金童。現年32歲的他出自一個重視教育的烏克蘭猶太移民家庭,在PayPal成功之後,他的機械工程師母親還念念不忘遺憾Max「沒有拿到一個博士學位」。Levchin在反猶太的環境中長成,在16歲時全家移民芝加哥,移民的壓力,也養成他凡事好強、辛勤工作的個性。在史丹福的某日,Levchin無意中拿到一張Thiel演講的傳單,這場演講可說改變了他的一生,因為去聽演講的他是台下僅有的七位聽眾之一。在演講後據說Levchin將Thiel從一位喋喋不休的聽眾旁解救出來,於是這兩人相約第二天上午一起用早餐,就在餐敘中Levchin跟Thiel分享他的創業想法,之後,Thiel辭去他當時hedge fund(避險基金)的工作,全力投入PayPal,Levchin創業時才23歲。
線上付費機制如PayPal能成功,主要的關鍵在於「安全性」。2000年剛成立的初期,只是作Palm Pilot上的金流機制,但在Thiel更大的眼界下,才踏入線上金流的疆界。它容許客戶用17種貨幣自由交易,收、發貨幣都透過PayPal,可以確保網路交易更為安全。使用者必須先存入一次性費用5美元,而只要用eBay帳號密碼,加上一組安全密碼,就可以結合PayPal使用。
eBay曾經想建立自己的金流機制Billpoint來取代PayPal,但是樣樣都差了一點,使用機制常出錯,獲利也不佳。這時候eBay意識到PayPal的交易量已經遠高於Billpoint,因此乾脆在2002年十月以15億美元將它買下來。有了eBay的加持,PayPaly年成長率30%以上,在2006年Q4的金流交易量就高達110億美元。
Levchin也創辦了另一個線上照片分享網站Slide,他似乎更為投入這個站,這個網站的聲名和規模不如PayPal響亮,但是到2006年仍舊集資了2000萬美元。在網路上,先來後到是重要的倫理觀念,只要你有健全的管理機制,友善的使用方法,繼起的跟隨者就幾乎無法望其項背。PayPal是開拓者,因此很難取代,但是Slide這個相片分享網站則需要和更多的先進者競爭:Flickr,Photobucket,SnapFish、Shutterfly,它所有的只是一個slide show(幻燈片放映機制),和更清爽的介面,以及更多的widget(互動小程式,可以下載安裝在個人電腦的桌面上),而用戶也可以決定是否在他們的照片秀上嵌入一些小廣告,可以說,成功與失敗只有一線之隔。
PayPal,網路創業家的搖籃
除了以上兩位superstar之外,其他人又有什麼作為?光是從列出的族譜,就占了知名網站一半的天空。以16.5億美金賣給Google,全球第一大的線上影音交流平台YouTube的創辦人Steve Chen(陳士駿)和Chad Hurley,是最知名的早期PayPal校友,而YouTube的創立資金就是來自Sequoia Capital,也是由校友Roelof Botha所主持。
Yelp的兩位創辦人,29歲的Jeremy Stoppelman和28歲的Russel Simens,是PayPal校友(Yelp的點子,就是在Levchin一百萬美元的創業投資下成型。2005年獲創投1500,萬美元,打下更穩固的規模基礎,廣告和贊助價碼為200到2000美元每月。)
另外,許多校友也交叉投資了不少網站,如創立了Solar City、Spacex、Tesla Motors、社交網站LinkedIn的Reid Hoffman就投資了Digg、Flickr、Mozilla、Technorati,創立Geni、Room 9 Entertainment(獨立製片公司)的David Sacks曾是PayPal前COO,其他還有許許多多人成立或投資了我們熟悉或不熟悉的網站。PayPal簡直就是網路界的新梁山泊。
為什麼PayPal可以成為網路創業家的搖籃?當然,矽谷本身就是一個創業家最容易獲得資金和成功的所在,但除此之外,為何PayPal又特別多?關鍵或許就在初期成員的選秀標準上。
PayPal成立之初,兩位創辦人Levchin和Thiel都是各自從他們的母校找人,基本上就是來自史丹福和伊利諾兩個大學。而他們要的人同質性也相當高:要有競爭力,有良好教育,能操多種語言,最好還擅長數理。並且,他們也偏好工作狂,不要花俏的MBA、顧問或大學兄弟會成員(通常是權貴子弟的俱樂部)。簡言之,就是和他們兩位很相似的人。Levchin本身是烏克蘭移民,喜歡打桌球,有位作家父親和物理學家母親,而Thiel則出生於德國,專長財金、統計和操作避險基金,甚至是名西洋棋高手。簡言之,這兩位都是網路技客(Geek),約會時經常吃癟,最大的興趣除了工作就是工作。
有趣的是,這樣的團體似乎不太歡迎女性,曾經有位高階女工程師應徵,桌球打的不好,Levchin雖然視為是欠缺競爭力的表現還是勉為其難地錄用,然而這位女工程師只生存了六個月就離職。
Google雖然也是菁英集團,但PayPal和Google的區別就是,根據某位PayPal高階主管形容,「Google只要Ph.D.,而PayPal要的是念了Ph.D.後放棄的人。」
總之,拜自由主義者Thiel之賜,PayPal文化就是反主流。Thiel本人捐了3500萬給一個研究如何延長人類壽命的機構,也是某人工智慧協會的董事會成員。他所有的管理內容都公開可查,不按牌理出牌就是他的風格。
非常講求理性和邏輯,會議中不能用「經驗」來陳述,任何新點子都可以有公平的競爭機會,非常要求工作的投入,都是PayPal文化的特色。但這也讓PayPal之後融合進來的成員有些不適應。2000年PayPal併購網路銀行X.com,創辦人Elon Musk也隨之成為PayPal人,但只不過提出捨棄Unix,改用微軟平台,就讓他成為眾矢之的。隨即在工作數年後第一次度假,Musk還在旅途中就接到解聘的消息。當然這不影響Must本身的成就,28歲就將創業作Zip2以3億700萬美元賣給AltaVista,他本身是相當成功的網路創投家。只是再次說明PayPal黑白分明、反主流的企業文化。
但無論如何,對所有曾經是PayPal校友的人而言,親身親眼見到PayPal將每個idea全力以赴地執行、變成真正的流程,卻是哈佛學不到,萬金買不到,新創事業最好的學習基地。人脈、能力、旺盛的企圖心,加上百分百投入,踏實地的Geek精神,就是新網路時代,網路創業家的必備條件。
(本文刊登於《Intelligent Times》雜誌2008年1月號)
是否該買誠品的單?
看近期這些出版的新聞
我是覺得
出版商沒錯
通路也沒錯
供需問題 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當一個制度讓供需的某一方感到不公平
當那一方能夠掌握供需的關鍵
勢必就能提出更便利自己的條件
你要不要買單?
自由市場商業社會是不應該以道德, 理想來要求對方
也不需要動之以情
有本事就把需求改變
想出一個雙贏的策略
或許這就是新商機新通路的契機
或許能促成網路書店的擴大也不一定~
就像我常去的水準書局
小小一個店面永遠七折
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生意興隆
真的很想來開一個通路呢
中國時報 2008.01.12 誠品強勢,愛書人遺憾王乾任
誠品要求中上游供應商配合修改交易條件,其態度之強硬,讓出版界傻眼。對於誠品的強勢認定出版中上游不願配合就是不願共體時艱的說法,我想很多出版人肯定都無法苟同。
記得二○○三年SARS,零售通路業績狂掉三成,誠品向廠商展延票期,出版同業們幾乎二話不說就同意了。二○○五年年底,誠品在信義計畫區開了一家號稱全球最大書店的誠品信義店,當初誠品為了展此新店,廣邀同業,要求長達一年的票期。最後信義店經營不如預期,紛紛開始下架退書,這一切,中上游廠商不都咬牙苦撐配合了下來嗎?更別說多年來出版界中上游將誠品奉為上賓,打小誠品時代就一力支持到如今。
誠品想要轉寄售制的心情不難理解,畢竟月結制讓庫存成本全都落在下游通路身上,現金流和庫存值壓力讓書店經營無法放手去做。然而,任何制度都有它建構的歷史脈絡,要廢除或更動更是遷一髮而動全身,誠品希望中上游買回庫存,若是沒能妥善處理,將會逼死多少中上游業者(台灣出版中上游多是中小企業,且無誠品的人脈金流,可以一再招募金主出錢支持),在出版產業日趨萎縮的當前,誠品的諸點提議就是和出版業者共體時艱的做法嗎?
此次誠品書店要轉型為銷結寄售,要求和廠商重新洽談合約,想要降低經營負擔的想法不難理解。提供透明化的銷售報表與庫存值本是理所當然,釐清盤差與產品耗損的責任歸屬也是應該。然而,誠品卻要求供應商得繳交年費,才能取得會員資格進入系統閱讀報表,更要求廠商得部分負擔不是它們所造成的壞損,這不是很奇怪嗎!如果不加入,是否就被拒絕往來?產品壞損該如何認定,是店面說了算嗎?
當然,誠品可以拒絕不願合作的對象,然而同樣的,供應商也能選擇合作夥伴,拒絕在誠品賣書。雖然誠品是台灣前三大圖書通路(另兩大為博客來與金石堂),銷售書籍種類繁多,業績佔圖書零售的十%強(而整體零售通路業績約佔全出版產業的三成),但也不是什麼書籍類型在誠品能賣得動,都是強勢通路。例如像電腦書、租書店言情小說/漫畫/武俠小說、大專學術書(靠學校團購)語言工具書、商管書(靠團購)、升學考試參考用書(靠補習班、學校團購)、政府出版品(無銷售壓力)、宗教類(宗教團體團購與宗教書店)、童書等等,皆有各自的特殊通路。
其實,報載三大要求都還不是最核心,都可以透過協商逐步取得共識,進貨折扣與票期恐怕才是最令出版同業跳腳的實質壓力。
只是,誠品的強硬態度,除了令同業(以及愛書人)錯愕外,更可能讓合作廠商最後落得只賺營業額而毫無利潤可言,甚至有對誠品的經營體質是否健全的疑慮。如果最後引發出走潮,退場不跟誠品玩,受傷的不僅是台灣的愛書人,還有無數在第一線辛苦支撐台灣出版產業的出版工作者。(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http://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8011200130,00.html
我是覺得
出版商沒錯
通路也沒錯
供需問題 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當一個制度讓供需的某一方感到不公平
當那一方能夠掌握供需的關鍵
勢必就能提出更便利自己的條件
你要不要買單?
自由市場商業社會是不應該以道德, 理想來要求對方
也不需要動之以情
有本事就把需求改變
想出一個雙贏的策略
或許這就是新商機新通路的契機
或許能促成網路書店的擴大也不一定~
就像我常去的水準書局
小小一個店面永遠七折
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生意興隆
真的很想來開一個通路呢
中國時報 2008.01.12 誠品強勢,愛書人遺憾王乾任
誠品要求中上游供應商配合修改交易條件,其態度之強硬,讓出版界傻眼。對於誠品的強勢認定出版中上游不願配合就是不願共體時艱的說法,我想很多出版人肯定都無法苟同。
記得二○○三年SARS,零售通路業績狂掉三成,誠品向廠商展延票期,出版同業們幾乎二話不說就同意了。二○○五年年底,誠品在信義計畫區開了一家號稱全球最大書店的誠品信義店,當初誠品為了展此新店,廣邀同業,要求長達一年的票期。最後信義店經營不如預期,紛紛開始下架退書,這一切,中上游廠商不都咬牙苦撐配合了下來嗎?更別說多年來出版界中上游將誠品奉為上賓,打小誠品時代就一力支持到如今。
誠品想要轉寄售制的心情不難理解,畢竟月結制讓庫存成本全都落在下游通路身上,現金流和庫存值壓力讓書店經營無法放手去做。然而,任何制度都有它建構的歷史脈絡,要廢除或更動更是遷一髮而動全身,誠品希望中上游買回庫存,若是沒能妥善處理,將會逼死多少中上游業者(台灣出版中上游多是中小企業,且無誠品的人脈金流,可以一再招募金主出錢支持),在出版產業日趨萎縮的當前,誠品的諸點提議就是和出版業者共體時艱的做法嗎?
此次誠品書店要轉型為銷結寄售,要求和廠商重新洽談合約,想要降低經營負擔的想法不難理解。提供透明化的銷售報表與庫存值本是理所當然,釐清盤差與產品耗損的責任歸屬也是應該。然而,誠品卻要求供應商得繳交年費,才能取得會員資格進入系統閱讀報表,更要求廠商得部分負擔不是它們所造成的壞損,這不是很奇怪嗎!如果不加入,是否就被拒絕往來?產品壞損該如何認定,是店面說了算嗎?
當然,誠品可以拒絕不願合作的對象,然而同樣的,供應商也能選擇合作夥伴,拒絕在誠品賣書。雖然誠品是台灣前三大圖書通路(另兩大為博客來與金石堂),銷售書籍種類繁多,業績佔圖書零售的十%強(而整體零售通路業績約佔全出版產業的三成),但也不是什麼書籍類型在誠品能賣得動,都是強勢通路。例如像電腦書、租書店言情小說/漫畫/武俠小說、大專學術書(靠學校團購)語言工具書、商管書(靠團購)、升學考試參考用書(靠補習班、學校團購)、政府出版品(無銷售壓力)、宗教類(宗教團體團購與宗教書店)、童書等等,皆有各自的特殊通路。
其實,報載三大要求都還不是最核心,都可以透過協商逐步取得共識,進貨折扣與票期恐怕才是最令出版同業跳腳的實質壓力。
只是,誠品的強硬態度,除了令同業(以及愛書人)錯愕外,更可能讓合作廠商最後落得只賺營業額而毫無利潤可言,甚至有對誠品的經營體質是否健全的疑慮。如果最後引發出走潮,退場不跟誠品玩,受傷的不僅是台灣的愛書人,還有無數在第一線辛苦支撐台灣出版產業的出版工作者。(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http://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8011200130,00.html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