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8日

台灣IT競爭力,強在哪裡? 2007-9-MT

文:烘培姬

台灣未來競爭力在哪裡?在扁平的全球競爭中台灣素以傲人的IT(資訊科技)產業是否還占有一席之地?答案是有的,不但如此還是名列前茅。
英國經濟學人信息部(EIU)受商業軟體聯盟(BSA)委託,做了一份針對全球64個國家和地區的IT產業競爭力指數大調查,在今年八月上旬公佈的結果,台灣整體IT產業競爭力高居全球第六名。前五名依序是美國、日本、南韓、英國、澳洲。

@台灣IT個人產值和專利數最高
這份調查的特色是,這是一份針對IT產業環境的調查,因此重點不是在科技運用能力,而是製造能力和服務。共分為六大項目的評比,分別是整體商業環境(10%)、IT基礎建設(20%)、人力資本(20%)、法律環境(10%)、研發環境(25%)、IT產業發展獲得的支持(15%)。調查期間是從2006年十一月到2007年四月完成。
而台灣的強項,特別是在「IT勞動生產力」(labor productivity)高居全球第1,「研發環境」指標高居全球第3。
台灣這兩項強項顯示什麼?一、台灣科技人證明是「世界第一」的耐操?能夠在高壓環境下長時間工作,又做出一番成績,因此「勞動生產力」最高。其實,不見得就象徵台灣IT 人每天賣命的工作,BSA的亞洲區政策總監吳少雄就對媒體表示,台灣IT業以硬體代工、設計為主,並非勞力密集產業,產值原本就較高,因此是產業結構的優勢,讓產值提高。
台灣IT業員工平均一年可貢獻38.64萬美元(相當新台幣1,270萬元)的產值,大幅領先全球,第2名的南韓平均每人產值只有31.39萬美元,愛爾蘭(27.85萬美元)、新加坡(21.7萬美元)與第五名的澳洲(20.8萬美元),日本第8,中國也僅在第10。可見台灣科技業研發能力優異獨步全球。
此外,在研發環境中,最重視的是各國的IT專利數量,隨著低階製造業外移,能夠繼續根留台灣的多半是研發導向高科技和設計代工,台灣多年來累積申請的專利數也遠超過香港、新加坡,而在研發環境中得分54.8,高居全球第3,甚至高出第4名的美國、第5名的瑞典15分之多。近年台灣企業在R&D經費上的投入,已經超過2.4%。但這也不需要過度驕傲,因為這項競爭力評估不包括通訊電信業,而諸如瑞典、芬蘭兩大科技國主要的重點產業是電信而非IT產業。

@日韓領先,成為亞洲模範生
台灣IT競爭力,強在哪裡?
向內看,台灣以有限的人力物力能有今日的成績自然殊為不易,絶對是一名IT優等生,但是打開國門向外看,卻可以發現鄰近的南韓已經急起直追,成長速度和動能都大為驚人。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的《2007年世界競爭力報告》,中國大陸的競爭力爬升一名到第15位,已經超越了台灣(台灣下降一名到第18位),台灣更遠遠落後新加坡(2)與香港(3)。
IMD的調查和世界經濟論壇向來有些出入,但是IMD的數據或許是更為客觀的指標。因為IMD的調查三分之二比較依據的是硬碰硬的數據指標,如「經濟表現」、「政府效率」、「企業效率」和「基礎設施」四大類共323項指標,而只有三分之一依賴相關國家中的高階經理人調查,但在世界經濟論壇調查中,則經理人訪談的比重較大。
相對的,台灣資訊企業雖然強勁、穩健,整體競爭力的成長速率卻不如其他三小龍,香港再度崛起,新加坡依舊榮耀,南韓更是高科技業的一匹黑馬。
南韓政府的靈活、民族性的團結積極,可以說上下一條鞭的齊心。2006年台灣面板出貨量首度小幅超越南韓,製造成本和速度都領先南韓,技術能力又不如日本,加上近年韓元升值,也大大衝擊了韓國的面板業。南韓如何因應?
由南韓政府主導推動,三星和LG兩大競爭對手集團,頓時願意盡棄前嫌,四家面板廠作合作組成一個「韓國顯示器產業聯盟」(KDIA, Korea Display Industry Association),提出共享專利,共同制定次世代技術規格等約定。南韓對重點培植產業,可以說戰戰兢兢毫不懈怠,已經以實際行動喊出「I am ready!」
此外,今年在DRAM晶片市佔率上,南韓也高居第一(41.9%),遠超過市佔率全球第二(17.9)的台灣(市調機構DRAMeXchange調查)。南韓贏在何處?相信主要是強在政府的執行力。

@產業支援法律落後,是誰拖垮台灣競爭力?
在這份報告中雖然看不出企業管理能力和員工努力的程度,但是以台灣蓬勃的創業精神、平均教育程度之優異,台灣高科技企業家無論是在學識、能力和國際視野上,可以說多半都已經可以和全球一千大企業CEO平起平坐,加上台灣並不像南韓那樣傾全國之力扶植重點產業,也不似中國、香港有優異的地緣條件,相反的,台灣能夠出線和維持高競爭力,應該要大力歸功於企業界的自覺和遠見。
從這份報告中揭露的跟政策相關的產業發展支援度只排名19,基礎建設排名18,法律環境更是落後到32。台灣智慧財產產業法律條文不夠完整健全,執法的條件也不良好,吳少雄表示,台灣2002年加入世貿後逐年改善,但仍列入美國301條款觀察名單,顯然進步空間相當大。雖然很多亞太國家法律環境表現也不理想,但如果抱持「比下有餘」的心態,毋寧是對競爭力毫無幫助的。
台灣政府的政策,近年來傾向是隨著產業跑,而不是產業跟隨政策。如兩兆雙星中的半導體和面板業,政府都居於被動輔導的角色,遑論其他創新科技。談到產業補助,往往九牛一毛,行政程序冗長,緩不濟急﹔在市場開放度上也因為敏感的政治因素而不免綁手綁腳,例如遲遲行不通的三通,或者進口原物料沉重的關稅保護,往往令根留台灣的科技業者跳腳、無奈。
相形之下,香港雖是地狹人稠,回歸之後這顆明珠有幾年暫時失了光彩,但金融業健全,堅持簡單、低稅率的稅制,清廉政府,公共財政穩健,而使得香港能保持實力,作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後勁十足。
台灣提升IT競爭力的關鍵在哪裡?相信已經不言可喻。除了繼續放寬跨國企業的經營限制、開放自由貿易條件、強化法令面之外,台灣人才的優異和水準平均而優秀,是一大強項。因此人才的培養也是教育上不可一日偏廢的重點,產界近年多半強調作為學習性組織,但是學界訓練出來的人才進入產業後,往往所學跟不上實際應用,而還須大量受訓、學習,如何縮短產學界的鴻溝,可以再思考。台灣在轉型,要往哪裡走?或許不能作為亞太經貿營運中心,但作為世界研發重鎮,應是絶對有條件的。



EIU 全球IT競爭力主要指標國
國家 排名 細項
美國 1 6項指標都居全球第5
日本 2 研發環境(1)
南韓 3 研發環境(2)勞動生產力(2)
英國 4
澳洲 5 勞動生產力(5)
台灣 6 勞動生產力(1)研發環境(3)人力資本(7)整體商業環境(11)IT基礎建設 (18)IT產業發展支援(19)法律環境(32)
新加坡 11 勞動生產力(4)
香港 21
印度 46
中國 49

1 則留言:

Becky 提到...

本文刊於2007十月號Intelligent Times, 原本審稿的人看了很不順眼想要拿掉一些字眼, 但最後還是原文照登了. 看IT競爭力的表現會訝異"獅"與"象"並不見得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強.
烘培姬是我另一個分身.